在《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常见问题及分析(一)》中我们介绍了防护服和医用防护服的相关知识,并对医用一次防护服常见的外观标识和静电性能测试项目进行了分析。下面我们继续分析防护中阻燃性能、过滤效率和液体阻隔性能。
材料的燃烧特性一般参考氧指数这个特性。氧指数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材料在氧氮混合气流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以氧所占的体积百分数的数值来表示。氧指数高表示材料不易燃烧,氧指数低表示材料容易燃烧。一次性防护产品多为聚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其氧指数不高,只有17%-18%,属于易燃材料。且燃烧时产生大量的融滴,致使火焰传播,标准规定用按GB/T5455-1997垂直燃烧试验。考核其损毁长度不大于200mm、续燃时间不超过15s和阴燃时间不超过10s。可采取阻燃处理,提高面料的阻燃性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一次性医用防护服在使用说明上要有“燃烧性说明”,表面防护服是否具有阻燃性能。
过滤效率是指在规定条件下,防护服对空气中颗粒物滤除的百分数。同口罩、面罩产品类似,是衡量对于气溶胶、微生物、病毒阻隔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在GB 19082-2009的测试考核的是盐性颗粒Nacl,颗粒中直径(CMD)0.075μm±0.020μm,和口罩相关检测类似,但流量为15L/min±2L/min。标准中规定要测试关键部位:左右前襟、左右臂及背部位置,以及接缝处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不小于70%。在实际检测中,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是两个。(1)接缝处没有密封处理:一件防护服,无论面料用多么好的过滤材料,但是如果接缝处没有密封处理,过滤效率也会不合格。这也应证了上文提到的外观要求。接缝如果没有进行密封处理,则接缝会成为薄弱部位,泄露危险因子。(2)材料问题:一次性医用防护的面料有聚丙烯纺粘布、SMS结构、聚酯纤维和木浆复合水刺布、sms、高聚酯涂层织物、聚乙烯膜非织造布。不同于一般棉或涤的织物,纤维间隙大,或者有芯吸作用。阻隔效果不好,熔喷布或纺粘布其纤维比较细,且多为网状结构,对颗粒能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市面上大多数的防护服为聚丙烯纺粘布+膜结构。最外层的膜结构有良好的阻隔作用,过滤效率能达到90%多。但要注意的是,外层的膜宜采用透气膜,不然会影响透湿量这些指标,服装穿着不透气,影响舒适感。
在测试的311件样品测试过滤效率中,其中有14件是因为接缝没处理导致不合格,面料合格。
5.液体阻隔功能
分为抗渗水、透湿量、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表面抗湿性。其中相对不合格率较高的是抗合成血液穿透性。医用防护服作为医护人员工作时穿着的服装,有可能面对血液喷溅的情况。而血液有事微生物病毒的传播的载体,如果防护服不能阻隔血液穿透,将有可能引起医护人员的感染。抗合成血液渗透测试是采用模拟人工血液通过加压一定时间维持一定时间。看血液是否穿透。标准中要求防护服不能低于2级要求,即1.75kpa维持5分钟。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常见的是没有膜结构的亲水材料,或是稀疏材料。SMS(纺粘-熔喷-纺粘)的非织造布,因为中间的熔喷良好的疏水作用,结果很好。
几个样品典型样品的综合指标比较,见下表:
1#样品采用水刺无纺布,亲水性强,纤维空隙大,过滤效率和合成血液都不合格。但抗静电衰减效果较好。
2#样品和1#类似,同样是过滤效率合成血效果不佳,但静电衰减合格。
3#采用了采用了疏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格血液效果很好,但由于孔隙较大,过滤效率不好。经过疏水处理后,静电效果不佳。
4#为有膜无纺布,过滤效果和合成血液都合格,但抗静电衰减不合格。
5#和4#样品类似,有膜无纺布,过滤效率和合成血液结果都很好,但静电衰减效果不佳。
由上述结果可知。如果防护服有膜结构,一般过滤效率和合成血液结果会很好。但如果不防静电处理,抗静电性能会较差。而没有膜结构的时候,如果面料有疏水处理,合成血液穿透会有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如果面料纤维间空隙大,没有致密的网状结构等,过滤效率一般不合格。同时疏水处理还会使面料的抗静电性能变差。
总之,国内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作为疫情期间大量使用的产品,其功各个功能性至关重要。但是其性能要兼顾其舒适性和防护性。如果太注重防护性,也许过滤效率、合成血液穿透指标会很高。但透湿、静电性能可能会有问题。同时对于外观的结构、号型规格及接缝的处理要是要注意满足标准要求的。如果需要有阻燃性能需进行阻燃处理。生产防护服时需在对应要求的洁净车间生产。同时如果是无菌产品,如用环氧乙烷灭菌,需要检测无菌试验及环氧乙烷残留量。
特别声明:本栏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上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请支持购买标准正版授权!如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